日前,记者走进湖头镇山都村的田间地头,放眼望去,连片的花生已经成熟,当地农户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挖花生、摘花生,随着一株株花生苗连根拔起,颗粒饱满的花生破土而出,映衬着丰收的美好。
山都村距镇政府驻地西南4.3公里处,共有838户、3211人,区域面积13000亩,其中山林8000亩,耕地1400亩。近年来,该村依托当地沙石土壤,且海拔高、生态好等自然优势,引导村民发展种植花生等特色农产品,有力助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,促进农户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2024年,共种植花生500亩,产量达20万斤,产值预计500万元。曾获评农业部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示范村、省级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。
“盐水花生是山都村的传统特产,至今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。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,盐水花生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。”山都村党支部书记裴荣桂介绍,目前,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,为实现传统花生产业转型升级,该村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,引导农户发展花生庭院经济,利用农村庭院、房前屋后等零散土地资源,结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,发展特色花生种植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“方寸地”变“致富园”。种庭院花生让山都村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。“今年,利用庭院空地种3亩花生,由于雨水天气比较多,土壤水分充足,采收的花生品质较好,颗粒饱满,亩产量在200千克左右,每亩收入近10000元。”农户裴金乐呵呵地说。
不仅如此,山都村还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,将花生加工成花生油、花生酱、花生酥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,提高花生的经济效益。鼓励农户发展花生休闲食品产业,如花生糖、花生糕点等,进一步丰富花生产品的种类和品质。如今,整个山都村的盐水花生产业年销售额已经突破千万元大关。
会种花生不如“慧”种花生。几年来,山都村还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,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,推广有机种植和绿色种植技术,加强对种植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,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。“村里时常举办花生种植技术培训班,组织专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,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。”裴荣桂说。
一粒花生,一路生“花”。裴荣桂表示,下一步,将整合资源,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产业,促进花生庭院经济与研学文化、旅游业的融合发展,提高花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为山都村的农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。
乡村要振兴,产业是关键。近年来,湖头镇按照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总要求,围绕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目标,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加大对花生、荔枝等富民产业扶持力度,做大做优绿色农业、品牌农业规模,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。(记者 章桂林)